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技术资料 » 正文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将是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7-28  来源:中国蓄电池网  浏览次数:25
核心提示:  锂离子的嵌入使碳颗粒的体积增大,从而改变纳米碳颗粒微观结构的某些参量,使嵌入的一部分锂离子难以脱出,导致不可逆容量的损失。这一多石墨层包裹结构还导致了纳米碳颗粒电极循环性能上的缺陷,当电池每充放电一次,留

  锂离子的嵌入使碳颗粒的体积增大,从而改变纳米碳颗粒微观结构的某些参量,使嵌入的一部分锂离子难以脱出,导致不可逆容量的损失。这一多石墨层包裹结构还导致了纳米碳颗粒电极循环性能上的缺陷,当电池每充放电一次,留在颗粒内部的锂离子就增加一点,颗粒本身的体积也就增大一点,到了一定的时候,颗粒原始结构就完全瓦解,再也无法进行电化学嵌脱锂离子。

  为了使纳米碳颗粒的各方面性能均能达到最佳效果,这就需要对纳米碳颗粒进行一系列适当的改性。基于一些文献材料中对其他碳材料的改性,从而提高了这些材料的一系列性能,我们认为可以对纳米碳颗粒进行适度的氧化,或者可以利用一些储锂容量高的金属材料,如锡、镍等,与纳米碳颗粒制备成金属碳复合材料,还可以在纳米碳颗粒中掺杂进一些可逆容量比较高的材料。所有这些改性工作都有可能使碳颗粒的电化学性能有所改善,从而成为一种极有希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这些将是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锂离子电池被看作当今最有前途的能源电池之一,对其的研究一直是现在能源研究的热点。我们用纳米碳颗粒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得到了一定的效果,不过在许多方面还有待改进。纳米碳颗粒高的初次充电容量,使其在锂离子电池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它在循环性能上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必须对其进行一定的改性,使之成为锂离子电池理想的负极材料。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