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技术资料 » 正文

充电机的检测过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19  来源:中国蓄电池网  浏览次数:40
核心提示:  温度变化率法。镍类电池充足电后,由于电能转化为热能,其温度将迅速上升。当电池的温度每分钟上升1℃,连续持续3分钟的时间,即认为电池已经充满,应立即停止充电。但是当充电速率较小时,温度上升并不明显。经过长期实验可

  温度变化率法。镍类电池充足电后,由于电能转化为热能,其温度将迅速上升。当电池的温度每分钟上升1℃,连续持续3分钟的时间,即认为电池已经充满,应立即停止充电。但是当充电速率较小时,温度上升并不明显。经过长期实验可知,当充电速率为0.5℃/时,温度上升率1℃/分钟是比较合理的;但当以0.2C的速率充电时,即使在充满的情况下,温度上升率也达不到l℃/分钟,比较合理的值为0.45℃/分钟。

  电池已经在充满状态下,其温升也达不到1℃/分钟,充电机便检测不到电池的充满状态,而造成电池过充电。如果充电机以0.45℃/分钟检测电池温升,则可以准确控制电池充满状态。由于给出的热敏电阻变化参数不是连续的数值,充电过程中检测到的电池温度值便以1℃为单位变化,在编程时,可以把热敏电阻的阻值与其对应的温度拟合成一条连续变化的曲线,以提高单片机对电池温度变化的分辨率。为了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均能准确、可靠地控制电池的充电状态,就同时采用了定时控制、电压控制和温度控制在内的综合控制。镍类电池“双峰效应”的出现主要与电池的内阻、内部极化和温度等因素有关,例如过度放电的电池,由于内阻较大,所以在刚充电时电压升的很高,随着电能的注人,其内阻逐渐减小,这样因内阻产生的压降也会相应减少,电池充电电压随之下降。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