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单体电池以及模块的尺寸加工泡沫铜,然后用低温真空灌注法将熔融的石蜡注入到已加工完成的泡沫铜中直至石蜡凝固。筛选具有相同电压与相同内阻的电池进行组配,由24个电池进行12串2并组成。在各个单体电池中间部位布热电偶(对称形式)。最后将电池放入已经加工好的泡沫铜/石蜡相变材料基体中,进行电连接与密封。将连接好的电池模块放入模块壳体中,进行密封、检漏以及绝缘测试。为了使热电偶能够准确的反映电池的温度,采用锡纸和高温绝缘胶带将热电偶贴在电池表面的中间部位,且测温点以对称形式布置在模块中不同部位的单体电池上。对电池模块加工组装好后,连接温度巡检仪和充放电仪器进行不同工况以及放电倍率的实验测试等工作。之后组成采用相变材料冷却的动力电池模块进行充放电测试。实验研究对比采用空气自然冷却和以泡沫铜/石蜡作为相变材料的两种冷却方式,构建了动力电池性能测试平台与温度测量系统,并对锂离子动力电池进行大电流放电测试。
电池模块组装及热电偶布置图结果与讨论单体电池自然对流工况以1C恒流充满电后分别在室温(31℃)自然暴露工况下,以1C、3C和5C等不同倍率放电,电池表面最高温度测试结果。随着放电倍率的增加,自然对流工况下,电池的最高温度显着升高,放电倍率越高,电池的最高温度升高得越明显,放出的热量也逐渐的增多。单体电池在高倍率放电下,温度分布很不均匀,根据实验中的测量,最高温差为10℃且正极的温度比负极高。这对单体电池的性能和寿命极度不利,所以一个有效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对控制电池本身温度均衡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