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技术资料 » 正文

纳米粒子在聚合物溶液中的分散性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11  来源:中国蓄电池网  浏览次数:44
核心提示:  纳米粒子在聚合物溶液中的分散性会变差、容易发生团聚而影响器件性能。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尝试了用混合溶剂和器件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他们用沸点较低的吡啶替换纳米棒表面的TOPO,并以一定比例的吡啶和氯仿作为混合溶

  纳米粒子在聚合物溶液中的分散性会变差、容易发生团聚而影响器件性能。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尝试了用混合溶剂和器件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他们用沸点较低的吡啶替换纳米棒表面的TOPO,并以一定比例的吡啶和氯仿作为混合溶剂旋涂成膜,再通过对器件进行热处理除掉膜中的吡啶溶剂,以此实现两相的直接接触。经热处理后器件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其EQE达到了59%.但热处理也有缺点,它往往会破坏薄膜的表面形貌。因此,设计合成出既能起分散作用又有导电活性的表面活性剂具有重要的意义。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的条件:有能与纳米粒子紧密结合的亲水端、合适的电子能级结构和有能使纳米粒子分散在一般有机溶剂中的亲油端。亲水端官能团可以是磷酸基、胺基、巯基、烷基氧化磷等,而亲油端官能团一般是具有共轭结构的低聚物(如噻吩等)。表面活性剂的电子能级结构可以通过改变共轭单体的数目来调节。表面活性剂的亲油端由5个噻吩单元组成;而T3代表亲油端由3个噻吩单元组成。随着噻吩单元增加,表面活性剂的共轭长度增加、带隙变窄,当表面活性剂的HOMO介于CdSe的HOMO与LOMO之间时则有利于电子与空穴的分离和电荷的传输。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