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技术资料 » 正文

纳米ZnO做电子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11  来源:中国蓄电池网  浏览次数:107
核心提示:    当用粒径更小的纳米ZnO做电子受体时,虽然开路电压有所下降,但短路电流却增大了,因此也得到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粒径减少导致短路电流增大的现象表明,器件的载流子传输性能可以通过控制电子受体的尺寸大小来调节。 
 

  当用粒径更小的纳米ZnO做电子受体时,虽然开路电压有所下降,但短路电流却增大了,因此也得到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粒径减少导致短路电流增大的现象表明,器件的载流子传输性能可以通过控制电子受体的尺寸大小来调节。

  3结语到目前为止,人们在提高半导体纳米晶_共轭聚合物混合型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能量转换效率依旧远远无法与无机硅太阳能电池相比,也未达到用PCBM作受体器件的最好水平。前期大量的研究表明,具有DPA相分离互穿导电网络结构的有机-无机复合光伏器件具有提高光伏效率的巨大潜力。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来,如何调控无机P有机相之间的界面、尺寸、相分离及各自相内的结构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当然,影响电池性能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材料的选择、器件工艺等。笔者实验室从2000年开始聚合物固体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并在新型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器件的制备工艺优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最高能量转换效率在AM115的太阳模拟灯下已超过3%.其中所合成的一系列新型窄带隙芴基共聚物光谱响应区扩展到,与PCBM共混制备的太阳能电池具有低漏电流、高光强电灵敏度、开路电压高等优点,并且电流随光强呈线性增长,高光强下光电转换效率基本没有下降。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