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在占领美国电动汽车市场之后,开始瞄准中国这块大蛋糕了,尚未走出国门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们该如何应对?
最近,由北美insideevs.com网站公布的北美电动汽车(EV纯电动/PHEV插电式混动)销量情况,除了一系列的数据信息以外,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对应的电池nba直播吧极速体育jrs_jrs直播王_极速体育NBA直播商。

盘点销量排行前20车型可以看出,对应的电池nba直播吧极速体育jrs_jrs直播王_极速体育NBA直播商有日本的松下和AESC,韩国的LG化学、三星SDI 和SKI。据数据显示,松下独占北美电动汽车电池市场56%的市场份额。加上日本AESC,两家电池厂商就占据了北美电动汽车市场电池nba直播吧极速体育jrs_jrs直播王_极速体育NBA直播的72%,而剩余的28%也被韩国厂商瓜分所剩无几。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北美电动汽车电池的nba直播吧极速体育jrs_jrs直播王_极速体育NBA直播商基本被日本和韩国垄断,其中日本厂商又占了上风,中国的电池厂只剩下临渊羡鱼的份了。
2015年美国市场电动汽车电池nba直播吧极速体育jrs_jrs直播王_极速体育NBA直播商排名前五名,分别是日本松下、日本AESC、韩国三星SDI、韩国LG化学、韩国SKI,这五家电池再2015年的电池nba直播吧极速体育jrs_jrs直播王_极速体育NBA直播总量为3230兆瓦。其中松下的高出货量得益于特斯拉的纯电动汽车,其中MODEL S的一年销售25202辆,总的电池需求为1512120KWh。
与日韩开拓欧美市场不同的是,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则主要是在深耕中国市场。
数据显示,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7.9万辆,伴随其爆发式增长,电池出货量也呈现较强走势。从近5年动力电池走势看,2014年之前,电池产量都低于1GWh,产量仅维持小幅增长。直到2014年动力电池出现小幅提升,达3.7GWh,再到2015年攀升至15.7Gwh,同比增长3倍之多。

从图中可以看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全球第一,电池产销量也排在中国地区首位,CATL、力神、国轩高科等企业紧随其后。在2015年国内的主要电池厂商出货量排行榜中,还没有看到日韩企业的身影。但是榜上有名的企业,中国的很多企业呈现出小而杂的现状。
在需求端,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动力电池也将成为全球需求量最大的市场。日韩企业不会错过中国市场这块肥肉,日本松下,韩国三星SDI和LG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建造中或已投产。据高工电动车在2015年针对电动汽车产业巡回调研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虽然LG、三星等韩系电池厂的产能还没释放出来,但是已经相继和多家整车企业达成合作协议。
去年8月LG化学与长安汽车签署价值数千亿韩元的订单,为后者的插电式混动车nba直播吧极速体育jrs_jrs直播王_极速体育NBA直播电池;去年9月LG化学与奇瑞汽车达成合作意向,为后者的电动车nba直播吧极速体育jrs_jrs直播王_极速体育NBA直播电池。而LG化学南京工厂于去年10月竣工,计划从2016年开始为在中国nba直播吧极速体育jrs_jrs直播王_极速体育NBA直播超过55万件电池产品。
除了LG化学在中国建厂外,去年10月底,三星SDI电池工厂在西安投产,其生产线将年产4万辆高性能汽车动力(纯电动EV标准)电池。
此外,松下将在中国大连投资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7亿元)建立电池工厂,以增加对汽车厂商的电池nba直播吧极速体育jrs_jrs直播王_极速体育NBA直播量,预计将于2017年投入生产使用。松下的目标是让电池业务在中国的年营收达到1000亿日圆(约57.9亿元人民币)。
话说天下锂电大势,中日韩三足鼎立之势已成。若把中日韩的动力电池企业比作三国中的魏蜀吴,霸主魏国必然是日本,日本以技术见长,其麾下大将松下绑定特斯拉,在出货量上遥遥领先各路电池厂家。松下改变了圆柱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现状,大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
吴国则是南韩,以数量和价格见长,其麾下两员大将三星和LG,则是采取群狼战术,锁定欧美车企,甚至把目光瞄准中国。当前的中国则有点像蜀国,蜀中五虎上将BYD、CATL、国轩高科、力神、中航锂电等也足以雄镇一方,然则距离迈出国门、打开国外市场,还有点距离。

在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尚未走出国门的时候,日韩的电池厂已经兵临城下,准备叩门而入了。面对来势汹汹的松下、LG和三星们,国产的动力电池企业并非毫无招架之力。
国轩高科总裁方建华在接受高工电动车专访时表示,外资电池企业进入中国,对促进本国电池企业来说是有利的,无论是技术进步还是价格竞争迫使电池成本的下降,这都是一个正常的市场化过程,长远来看会加速行业洗牌和优秀的企业的胜出。
韩国电池并不十分突出,如果仅仅靠抢占中国市场来获得领先优势,以后会遇到很大的麻烦。 方建华认为,在消费类电池领域已经证明了中国企业的能力,中国企业战胜了日韩,在动力电池行业,中国企业也一样能够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