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技术资料 » 正文

锂离子电池相关材料的Raman光谱学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18  来源:中国蓄电池网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117
核心提示:  拉曼光谱法快速鉴别黄芩中药材周群,蔡少青,王建华,孙素琴,郁鉴源清华大学化学系,北京,100084;2.北京大学医学院生药学系,北京,100083本文利用付里叶变换拉曼光谱法和计算机辅助比对软件对

  拉曼光谱法快速鉴别黄芩中药材周群,蔡少青,王建华,孙素琴,郁鉴源清华大学化学系,北京,100084;2.北京大学医学院生药学系,北京,100083本文利用付里叶变换拉曼光谱法和计算机辅助比对软件对12个不同产地、不同种植方式及不同采集时间的中药材黄芩进行了快速鉴别,结果表明可以由拉曼光谱的特征频率与强度鉴别不同种植方式的黄芩样品。此鉴别方法与常规的光谱法相比具更直接、快速,不破坏样品的原性质的特点;与传统的药材鉴别方法相比更准确;与民间传统的鉴别方法相比更具有科学性。

  药用植物真伪品的FT-Raman光谱法鉴别研究孙素琴,刘军,杨严严,朱世玮,傅萍萍,刘蓬勃清华大学化学系,北京,100084;河北省保定市药品检验所,保定,071051首次采用近红外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法(NIRFT-Raman)无损快速鉴别了药用植物肉桂、天麻及其伪(混淆)品。结果表明:药用植物肉桂、天麻及其伪(混淆)品在拉曼光谱图上有明显的差别。如肉桂在1600和1330cm-1有较特征的基频振动峰,而肉桂的混淆品阴香1330cm-1的峰较弱,相反的是1624和1597cm-1的基频振动峰较强。天麻在2914cm-1的C-H振动峰与羊角天麻的2934cm-1位移了20个波数,另外羊角天麻在1605cm-1有较强的拉曼基频振动峰,而药用天麻此处未见振动峰。凭借这些谱峰的差异可进行药材的真伪鉴别。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单、不破坏样品,可直接进行鉴别的特点。

  汉阳陵陶俑彩绘颜料的拉曼光谱分析左健,赵西晨,吴若,毛振伟,许存义,王昌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结构分析开放实验室,合肥2300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合肥230026;陕西汉阳陵考古陈列馆陕西712038;江西师范大学物理系,南昌330027本文利用拉曼光谱对陕西汉阳陵陶俑彩绘颜料进行了分析,成功地测定出彩绘颜料的成分。这一研究工作表明,显微拉曼光谱分析技术非常适合于考古学样品的成分分析,这一技术有可能成为文物产地研究的有力手段之一。

  锂离子电池相关材料的Raman光谱学研究王兆翔,李泓,吴川,高卫东,陈立泉,莫育俊,吴锋,黄学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固态离子学实验室北京100080,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北京100081,河南大学物理系河南开封475001锂离子电池是目前综合性能最好的可充电池。本文总结我们实验室用Raman光谱学研究锂离子电池相关材料的一些结果,包括聚合物电解质的微结构和离子输运机制,低温热解碳负极材料的结构表征和锂离子在其中的嵌入/脱出机理,元素替代引起正极材料UMn24的结构变化以及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极/电解质界面形成的钝化层的性质及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光谱学研究高卫东,王兆翔,黄学杰,陈立泉,莫育俊河南大学物理系,开封475001,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0本文主要利用Raman光谱对由丙烯碳酸酯(PC)/聚丙烯腈(PAN)/双三氟甲基磺酸酰亚胺锂(LiTFSI)组成的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Li+离子与PC的缔合和PC对TFSI-阴离子结构的影响导致了Li+-PC-TFSI-离子团的生成。而在所有的PC分子和盐发生缔合之前,PAN却不能溶到PC中。一旦PAN开始溶于PC,电解质内与PC相关的微观结构将不再随盐的浓度的增加而改变。但Li+离子与PAN之间的作用却显得异常激烈。

  锂电池中负极表面固体电解质膜的SERS研究李桂峰,李泓,莫育俊,黄学杰,陈立泉河南大学物理系,开封,475001;中科院物理所,北京,100080本文对锂电池中负极材料表面固体电解质膜(SEI膜)的SERS谱进行了研究:极化低电位下对贵重金属的研究表明,非水电解质溶液中痕量水的存在将对SEI膜产生重要影响。在微量水存在的情况下,RCOCO2Li不是SEI膜的稳定成份,Li2CO3,LiF,LiOH或LiOH.H2O等物种才是其稳定组成。进一步的研究表明:SEI膜的某些谱带具有不同的光吸收特性;它是对外界条件非常敏感的一种表面膜。通过对比分析,SEI膜的特征谱带得到了进一步归属;并对其形成机理做了讨论。

  有机溶剂中C60荧光的研究王培杰,常雷,杨小成,方炎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100037本文研究了C60溶于有机溶剂时,荧光能级的变化和荧光强度的大幅度增强。通过拉曼光谱结果显示,发现C60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没有发生显着的化学反应。

  食用油在加热过程中成份变化的喇曼光谱检测陈慰宗西北大学物理系,西安,710069食用油在炸制食品时,随着加热温度增高和加热时间增长,油的成份发生变化,质量逐渐降低,并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因此,检测食用油在长期反复加热中成份的变化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本课题是用喇曼光谱方法检测食用油成份的变化。

  食用油的主要成份是各种脂肪酸的甘油脂,油脂中的脂肪酸有很多种类,其成份随品种和产地不同而不同。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