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技术资料 » 正文

密封铅酸蓄电池内阻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23  来源:中国蓄电池网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92
核心提示:  分类号:M9121刖言现在我国邮电部门已广泛采用阀控式密封铅蓄电池作为通信电源。由于这种电池是密封的,不像原来的自由电解液固定型铅蓄电池那样透明直观,又无法直接测量电解液密度,因而给使用维护工作带

  分类号:M9121刖言现在我国邮电部门已广泛采用阀控式密封铅蓄电池作为通信电源。由于这种电池是密封的,不像原来的自由电解液固定型铅蓄电池那样透明直观,又无法直接测量电解液密度,因而给使用维护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于是人们希望通过检测电池内阻的办法来识别和预测电池的性能。目前进口的和国产的用于在线测量电池内阻的VRLA电导测试仪已在一些部门得到应用。然而实践中可以发现,利用在线检测阀控式密封铅蓄电池内阻(或电导)来识别和判断电池的性能并不能令人桂长清,1938年1月生,研究员,副总工程师满意。本文拟在分析电池内阻的组成、测试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阐述这一方法的适用条件及其局限性。

  1蓄电池内阻的组成宏观看来,如果电池的开路电压为V0当用电流I放电时其端电位为V则r=(V0―V)//就是电池内阻。然而这样得到的电池内阻并不是一个常数,它不但随电池的工作状态和环境条件而变,而且还因测试方法和测试持续时间而异。究其实质,乃因电池内阻r包括着复杂的而且是变化着的成分理论电化学早已指出,电池在充电或放电时其端电压V柳瑞华,1940年6月生,高级工程师是由以下3部分组成的:内阻Rn引起的;ffln―7是由电极附近液层中参与反应或nFId―I生成的离子的浓度变化引起的,称为浓差极化;gln是由反应粒子进行电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称为活化极化。由(1)式可知,宏观上测出的电池内阻(即稳态内阻)R是由3部分组成的:欧姆内阻Rn浓差极化内阻Rc和活化极化内阻Re欧姆内阻Rn包括电池内部的电极、隔膜、电解液、连接条和极柱等全部零部件的电阻。虽然在电池整个寿命期间它会因板栅腐蚀和电极变形而改变但是在每次检测电池内阻过程中可以认为是不变的。

  浓差极化内阻既然是由反应离子浓度变化引起的,只要有电化学反应在进行,反应离子的浓度就总是在变化着的,因而它的数值是处于变化状态,测量方法不同或测量持续时间不同,其测得的结果也会不同。

  活化极化内阻是由电化学反应体系的性质决定的;电池体系和结构确定了,其活化极化内阻也就定了;只有在电池寿命后期或放电后期电极结构和状态发生了变化而引起反应电流密度改变时才有改变但其数值仍然很小。

  2电池内阻的测量原理2.1直流法测电池欧姆内阻对于平板式单电极而言,当有阶跃电流i流过时,其电位就会随时间t而变化,当t>5x10―5s时,电位变化n可用下式表示111:(2)式等号右边的第一项iRn表示电极欧姆内阻引起的电位变化,它与时间无关;第2项表示浓差极化随时间的变化;第3项表示因给电极附近的双电层电容充电引起的电位变化,在t―0时其值也―0第4项则表示电极反应的电化学极化,铅蓄电池的i0较大,则Vi0必然很小。由此可知,当t―0时,n―iRn.由此看来,在电池中有阶跃电流I流过时,电位就要发生变化;只要测出t―0时电池电位的变化Av就可以算出电池的欧姆内阻。

  试验结果表明。

  目前在一些部门使用的VRLA电导测试仪,其测试原理与此相似。它将已知频率(大约为10Hz)和幅度的电位加在单元电池的端子上,观察相应的电流输出|3,用此法测取电池的电导(或电阻)由于其频率较低,信号持续时间较长(100ms),则测得的电阻值中既含有欧姆内阻又含有变化着的浓差极化内阻(此时活化极化内阻忽略了)。

  2交流法测电池内阻在工作14中介绍了用交流阻抗法测密封铅蓄电池内阻,其交流信号频率变化范围为005Hz~10kHz由于电池阻抗模与频率的对数之间没有严格的线性关系,但在高频区(1kHz~10kHz)却变化较少,于是取此时的阻抗模作为电池内阻,结果得到6V/4Ahi密封铅蓄电池内阻为40mA由于电池中的电极是多孔性的,而且又是多片电极紧密并联在一起的,它的交流阻抗等效电路极其复杂,至今尚无法从理论上精确地解决,只能根据在平板电极上得到的理论分析结果近似地处理电池中的多孔性电极问题。再者从(1)式可以看出,电池中有恒定电流流过时,其端电位是随时间而变化的,不同的时刻测得的电位变化中包含了不同的成分,因而用本方法测得的电池内阻是随交流信号的频率而变化的。

  过去也曾用交流阻抗法测电池内阻,但均得不出准确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是无法建立准确的等效电路,并且受外来噪声的干扰比较严重。

  3电池内阻跟荷电态的关系在工作|2中采用直流电压降法对200AH/2V的密封铅蓄电池欧姆内阻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对浮充状态下工作的电池测试结果表明,在电池失效之前其容量很少变化欧姆内阻也变化不大;一旦电池容量迅速下降时,其欧姆内阻也同步增大。虽然如此,但仍然得不到电池欧姆内阻跟电池容量(荷电态)之间的严格的数学关系。

  表1电池荷电态与欧姆内阻的关系荷电态/%欧姆内阻/mn根据|4采用交流阻抗法对6V/4Ah密封蓄电池的测桂长清等:密封铅酸蓄电池内阻分析试结果,在电池剩余容量高于40%时,电池的内阻(它包含了欧姆内阻和部分浓差极化内阻)几乎是相同的;只是在低于40%时,其内阻才迅速增加。此结果跟|2中观察到的相似,即密封铅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电池容量高于80%)其内阻改变很小;一旦电池内阻有了显着变化,则电池的寿命也即告终止了。在电池剩余容量与内阻之间没有找到严格的数学关系。

  4电导法在线测量结果的分析根据以上对单个电池的测量结果,再来观察和分析当前邮电部门使用的电导测试仪对密封铅蓄电池组的测试结果。

  表2电导法对在线电池的测试结果电池号电压放电充电电导/kS电压/V电导/kS电压/V电导/kS表2列出了用电导法对2V/300Ah阀控式密封铅蓄电池内阻和电位的测试结果。前2行取自|3,后4行取自曹昌胜先生在1998年4月召开的通信电源检测技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表2中最下排的X代表该组电池的电导或电压的平均值;表示它们的标准差,它代表了该组电池中各单电池电导或电压的离散程度。S越小,则该蓄电池组中各单电池的性能越均匀,反之亦然。S/X则代表了相对标准差。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①电池的电导跟电压之间没有对应的关系,②同一组电池的各个电导之间的离散程度远大于电压之间的离散程度,③对同样的2V/300Ah电池,不同作者用不同电导仪测试的结果会相差1倍以上。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看来首先在于目前用电导仪测得的电池“电导”的含义不够明确,它既包含了电池欧姆内阻的影响,又包含了变化着的浓差极化电阻的作用。再者从所测的电导值来看,电池的内阻是在级,测量过程中接触电阻引入的误差(接近级)严重干扰了测试结果。

  因此用电导仪测试密封铅蓄电池内阻时,必须由专人细心操作,尽量减少引入的误差,这样得出的数据才能真正反映电池实际。对照相同情况下电池电压的分布,其离散性则小得多。这是因为电极的电位是电极表面热力学和动力学状态的直接反映,并且在测量过程中引入的误差较电导测量要小,因而电池在充电或放电过程中(不是开路静置时)电位的变化比较更能反映电池的状态。

  5结论a密封铅蓄电池的内阻是复杂的,它包含了电池的欧姆内阻、浓差极化内阻、电化学反应内阻以及双层电容充电时的干扰作用。

  b.用不同的测试方法和不同时刻测得的内阻值中包含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是不同的,因而测得的内阻值也不相同。

  c密封铅蓄电池内阻(或电导)跟电池容量之间没有观察到严格的数学关系,无法根据单个电池的内阻(或电导)值去预测电池使用寿命。但电池内阻突然增大或电导突然减小时,则预示着电池寿命即将终止。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