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4 ZnTe多晶薄膜及其在CdTe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蔡道林郑家贵,张静全,冯良桓,邵烨,蔡伟,蔡亚平,李卫黎兵,武莉莉,冷文建(四川大学材料科学系,四川成都610064)立方相,适度掺Cu为立方和六方混合相,晶粒大小2060nm.作为背接触层获得了转换效率为11.6%的太阳电池。
*:200卜1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076030)。
CdS/CdTe与CuInSe2,a*Si:H是重点研究的薄膜太阳电池。制备CdS/CdTe太阳电池的一项关键技术,是使p―CdTe和金属形成稳定的低电阻接触。一种可行的方案是在p*CdTe和金属电极间制备一重掺杂层,由该层与金属之间的量子沟道输运机制保证低电阻接触的实现。
ZnTe和CdTe的结构相同,价带偏移小,可以实现重掺杂。ZnTe已成为一种理想的过渡材钟制备ZnTe薄膜的方法有溅射法、热蒸发法、电化学沉积法、真空蒸发法等。由于真空蒸发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容易推广至规模化生产而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本文采用共蒸发法沉积,在室温下制备ZnTe:Cu多晶薄膜来研究其结构和性能,并用ZnTe:Cu作为CdS/CdTe电池的背接触层,获得了面积为0.52cm2转换效率为11.6%和面积为0.转换效率为12.48%的CdS/CdTe多晶薄膜太阳电池。
1.2性能测试X射线衍射测试在丹东仪器厂生产的Y― 4QX射线衍射仪上进行,使用Cuka辐射巧据宽晶生测试,扫描范围:10~90,扫描速度:0.03/s.用岛津公司生产的UV―2100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薄膜透过谱,计算光能隙。
使用自制的电压补偿I一V特性测试仪测试电池光特性,用TG―X1000太阳光模拟器作光源。光强100mW/cm2,用单晶硅标准太阳电池标定。
2结果和讨论2.1XRD测试为不同掺Cu浓度的ZnTe薄膜的XRD图谱,曲线b为不掺Cu的ZnTe薄膜的衍射谱,是高度(11)择优取向的立方相结构,仅出现与(111)方向一致的衍射峰一(111),(222)和(511)(333)三个峰。适度掺杂有利于立方相的f成,但掺杂浓度过高有利于六方相形成。低掺杂为(111)择优取向的立方相,随铜含量的增加,立〕相变弱,六方相增强。根据谢乐公式D=K入bcos0,由(111)衍射峰半高宽计算出ZnTe薄膜粒的平起。
ZnTe薄膜的XRD d掺铜6%;e.掺铜9. 2.2紫外可见测试通过ZnTe:u薄膜的紫可见光谱,可以得到样品的吸收系数a同光子能」hu间的关系,作出(ahu)(au)2―hu关系曲线图的横截距得出薄膜的禁带:Cu薄膜的光学能隙小于表1给出了有无背接触层时CdTe电池的f能参数。为了使其具有可比性,这些电池均为同-致。背电极都为金。
2.3ZnTe:u薄膜对器件的影响表1有无ZnTe接触层的太阳电池参数比较接触层从表中可以看出ZnTe接触层可以很好地提高太阳电池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密度、填充因子,进而提高转换效率。
我们把ZnTe:Cu薄膜作为背接触层获得了转换效率为11.6%,面积为0.52cm2的CdS/CdTe太阳电池。是面积为0.0707cm2转换效率为12.48%太阳电池其/一V曲线。
3结论(1)使用共蒸发法刚沉积的ZnTe薄膜和低掺杂的ZnTe:Cu薄膜为立方相,高度(111)择优,随铜含量的增加,择优变弱,晶粒大小为20~60nm.效电电因面换路路充池转开短填电电压/mV通过有无背接触层的对比,背接触层能使CdTe太阳电池的填充因子、开路电压、短路电流都有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