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汪群拥尹占兰一、锌锰干电池的分类和原理化学电源可分为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又称蓄电池)和燃料电池三种。顾名思义,一次电池就是使用一次后就被废弃的电池。例如锌锰干电池、锌银钮扣式电池、锂电池等。二次电池又称蓄电池,它是在充电后又能反复使用的电池,使用周期较长,故又称之为可充式电池。如铅酸蓄电池,镍-镉电池、金属氢化物镍电池、锂离子电池等。严格来讲,燃料电池也属于一次电池,但一般的一次电池的正、负极活性物质是固体并放在电池内,用完后不能补充,因而容量较小,而燃料电池的活性物质是放在电池外储罐中的气体或液体,只要气体或液体的活性物质源源不断地输入燃料电池中,电池就连续发电。如碱性燃料电池(AFC),熔融碳酸盐电池(MCFC)、磷酸盐电池(PAC),固体氧化物电池(SOFC),固体聚合物电池(SPEFC)等。锌锰干电池根据电解质酸碱性质可分为以下两类: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以锌筒作为负极,并经汞齐化处理,使表面性质更为均匀,以减少锌的腐蚀,提高电池的储藏性能,正极材料是由二氧化锰粉、氯化铵及碳黑组成的一个混合糊状物。正极材料中间插入一根碳棒,作为引出电流的导体。在正极和负极之间有一层增强的隔离纸,该纸浸透了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锌的电解质溶液,金属锌的上部被密封。这种电池是19世纪60年代法国的勒克兰谢(Leclanche)发明的,故又称为勒克兰谢电池或炭锌干电池,可表示为:(一)ZnlNH4Cl(20%)ZnCklMn2,C(+)尽管这种电池的历史悠久,但对它的电化学过程尚未完全了解解通常认为放电时,电池中的反应如下:正极为阴极,锰由四价还原为三价负极为阳极,锌氧化为二价锌离子:总的电池反应为:实践经验表明,该电池的电流一电压特性和二氧化锰的来源有关,也直接地依赖于锰的氧化价态、晶粒的大小及水化程度等。目前已全部以ZnCl2电解液代替NH4CI,充分说明Zn2+与Q―配合2―,而不必有NH4+存在,放电前pH=5,放电后pH上升到pH=7为中性。
该电池的特点:(1)开路电压为1.55V~1.70V;(2)原材料丰富,价格低廉;(3)型号多样1号~5号;(4)携带方便,适用于间歇式放电场合。缺点是:在使用过程中电压不断下降,不能提供稳定电压,且放电功率低,比能量小,低温性能差,在一20°C即不能工作。在高寒地区只可使用碱性锌锰干电池。
2.碱性锌锰干电池碱性锌锰电池简称碱锰电池,它是在1882年研制成功,1912年就已开发,到了1949年才投产问世。人们发现,当用KOH电解质溶液代替NH4Cl做电解质时,无论是电解质还是结构上都有较大变化,电池的比能量和放电电流都能得到显着的提高。它的电池表达式为:它的电极反应如下:正极为阴极反应:由于正极为阴极反应不全是固相反应,负极为阳极反应是可溶性的Zn(OH)2'故内阻小,放电后电压恢复能力强。碱性锌锰电池采用了高纯度、高活性的正、负极材料,以及离子导电性强的碱作为电解质,使电化学反应面积成倍增长。它的特点:(1)开路电压为1.5V;(2)工作温度范围宽在一20°C之间,适于高寒地区使用;(3)大电流连续放电其容量是酸性锌锰电池的5倍左右;(4)它的低温放电性能也很好。
我国目前主要生产酸性锌锰电池、碱性锌锰电池,前者如大公、牡丹、中华、天鹅、555,后者如南孚、双鹿、白象等。
仅根据1995年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干电池总产量为250亿只,其中碱锰电池为70亿只。5年来,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碱锰电池年增长率超过12%,美、欧、日国内碱锰电池所占市场比例分别为72%、52%和29%我国碱锰电也总产量近3亿只,仅占干电池总产量的3%,预计5年内将提高到10%~15%.从目前发展现况来看,“南孚”、“双鹿”、“白象”等品牌已达到国际标准,生产速率最高200只/min,美国、日本已达300只/min以上。
2001年1月1日是国家经贸委、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技术监督局等9个部委局于1997年发布的《关于限制电池产品汞含量的通知》中要求的“凡进入国内市场销售的国内外电池产品,在单体电池上均需标注汞含量(例如,用”低汞“或”无汞“注明),未标注汞含量的电池不准进入市场销售”的规定。
长期以来,我国生产的锌锰干电池,不论是酸性抑或是碱性锌锰干电池,锌筒作负极均经汞齐化工艺处理,防腐剂则入汞的化合物。
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汞是严重污染环境的元素,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对内分沁系统,免疫系统等都有严重影响。
我国的锌锰碱性干电池中汞含量达1%至5%,中性干电池为0. 025%,已严重超标,全国每年用于生产干电池的汞仅一次性污染含量每年达100t汞之多。数字巨大,污染惊人。
日常生活中的电池,由于低值高耗、体积小,无直观危害和直接的环境污染等原因,常不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且电池用完后,人们又习以为常随手抛弃,结果造成废旧电池撒落在每个角落。殊不知,这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电池由于含汞污染的物质,当其撒落在自然界后,日积月累,随着时间推移外层金属的锈蚀,汞等有害物质就会慢慢地从电池中溢出,进入土壤或经过雨水的冲洗进入河流,进入地下水。假若焚烧垃圾时,垃圾中废电池内所含汞便会以汞蒸气形式进入大气圈。据测试,一节一号干电池所含汞,可使1m2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进入环境中的汞,可通过植物的吸收作用,通过动物的呼吸作用,通过饮水,通过食物链,间接或直接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长期蓄积难以排出,损害神经,造血功能、免疫能力下降,肾脏和骨骼受害等。因此,废旧电池的随意乱扔将给环境留下长期的、潜在的危害,所以电池业对环境危害的特点归纳为六句话:“电池虽小,污染挺大,集中生产,分散污染,短期使用,长期危害。”
废旧电池要回收,一是资源的回收利用,变废为宝;二是防止环境污染。如果多数产品在使用后被丢弃,那么资源将不断减少,垃圾则相应增加。这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丢弃的“自然资源一产品一垃圾”的开环式经济模式,显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此相反,循环处理则是一种由“自然资源一产品一资源”的物质闭环式流程。因此循环的物流是一种排放量足够小的物流。正符合TROST首先提出的化学反应的原子经济(反应的原子经济性),即原料分子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化成了产物。废旧电池中的有色金属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处理100t废旧电池能获得25t锌,5t锰,17t钢皮。这样废旧电池回收以后,更有利于通过规模工业化,并能对有害物质进行集中回收或无害化处理,从而使废旧电池的回收及处理更能符合国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原则,以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可谓“一举两得”,即: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何乐而不为呢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