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市场分析 » 正文

新能源车带动锂电池“高歌前进”隔膜产业迎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21  来源:中国蓄电池网  浏览次数:91
核心提示:日前,科技部、财政部还牵头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子基金,基金一期规模约为5亿至7亿元人民币,国家与企业各出资一部分,主要投资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中与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相关的优质项目。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车再获政策力挺,获得资金扶持后,作为产业链上游的锂电池产业也会深度受益,但吴辉认为,“与之相关联的锂离子电池薄膜产业更可分得红利。”尽管隔膜的成本仅占电池成本的20~30,

  日前,科技部、财政部还牵头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子基金,基金一期规模约为5亿至7亿元人民币,国家与企业各出资一部分,主要投资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中与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相关的优质项目。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车再获政策力挺,获得资金扶持后,作为产业链上游的锂电池产业也会深度受益,但吴辉认为,“与之相关联的锂离子电池薄膜产业更可分得红利。”

  尽管隔膜的成本仅占电池成本的20%~30%,但其性能却直接影响电池的安全性、功能特性、循环寿命和可靠性。“具有良好的电子绝缘性、离子导电性、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厚度一致性、物理机械性能等技术指标的隔膜是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吴辉告诉记者,正因如此,我国隔膜产业在关键技术方面的突破与发展尤为被重视。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还撰写完成了《中国锂离子电池隔膜行业白皮书》。相关数据显示,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带动,全球锂离子电池隔膜产业在2014年整体产量为11.85亿平方米,产值达到20.75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41.58%和 12.18%。就中国市场而言,2014年全国隔膜产量达到5.75亿平方米,占据全球产量的大约48%左右,产值达到20.5亿元。

  吴辉指出,时值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之际,动力锂电池的爆发性需求将延伸到上游隔膜材料产业,并有望一举缓解材料环节过剩的困境。

  目前,我国隔膜市场产能过剩,预计2015年总产能将达23亿平方米,远超全球电池隔膜的需求量。但高端膜90%依靠进口,隔膜进口率总体超过70%。吴辉建议,“隔膜行业要把握好产业高速发展的有利时机,不断提升隔膜技术水平,满足高性能动力电池和大容量储能电池的需求。”

  产品工艺存竞争

  记者了解到,《白皮书》在详细研究了全球和中国锂离子电池隔膜产业和企业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隔膜产业的竞争将集中于湿法隔膜产品的竞争。

  当然,国内隔膜产业主要以干法工艺为主,出货量排名靠前的企业也均为干法隔膜企业。谈及成因,吴辉坦言,“由于干法隔膜投资相对较低,工艺相对简单,且国内的干法隔膜产品已经开始为国际的主流厂商如LG等企业供货,在完成进口替代之后逐步开始出口。”在吴辉看来,未来的干法隔膜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日益激烈。

  共2页: 上一页

  12下一页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