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5起资本兼并购背后 负极材料产业现“变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10  来源:高工锂电网  浏览次数:264
核心提示:资本目光频繁投向负极领域背后,是上市公司跨界布局新能源行业和优质负极企业成长可期的综合体现。6月1日,主营燃气业务的上市公司派思股份公告披露,将以9.5亿估值收购江西正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拓能源”)100股权。同时拟募集配套资金用于标的公司“年产5000吨高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扩建项目”。派思股份入股负极领域的一个大背景是,过去的

  资本目光频繁投向负极领域背后,是上市公司跨界布局新能源行业和优质负极企业成长可期的综合体现。

  6月1日,主营燃气业务的上市公司派思股份公告披露,将以9.5亿估值收购江西正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拓能源”)100%股权。同时拟募集配套资金用于标的公司“年产5000吨高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扩建项目”。

  派思股份入股负极领域的一个大背景是,过去的两年中,主流负极材料都已经经历了一轮资本的引入。在此之前,还有国民技术(300077)收购深圳斯诺70%股权、中科电气(300035)收购星城石墨、翔丰华牵手跃岭股份(002725)失败之后独立IPO。

  通过梳理可以发现,除了BTR、上海杉杉和璞泰来(江西紫宸)三家一线梯队企业之外,负极材料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基本上已经被收购或者以独立IPO形式,实现与资本力量的对接,为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完成铺垫。

  纵观国内负极材料产业竞争格局,以BTR、上海杉杉和江西紫宸为一线梯队,暂处于市场领先地位,而以正拓能源、深圳斯诺、凯金能源、中科星城、翔丰华为代表的二线梯队企业也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各自市场份额。

  追逐过正极、隔膜材料之后,负极材料开始进入资本关注的视野,这背后的原因是,尽管传统负极的体量和业绩并不大,但在动力电池高能量密度需求提升带来的负极材料新旧转换之下,给负极企业带来了全新的机会,由此为传统的负极产业格局带来了变局的可能。谁能率先在产品技术、客户资源、及资本规模上取得突破,就有可能异军突起,改变现有负极行业的竞争格局。

  在此背景之下,完成战略转型的正拓能源,通过资本的导入将为其补足粮草弹药,为其参与负极材料领域的格局重塑提供了保障。

  一二线梯队企业你追我赶助推负极竞争格局重塑

  目前,国内负极材料行业竞争仍非常激烈,既有一线梯队企业之间相互博弈,抢占龙头地位的竞争,也有二线梯队积极扩充实力,你追我赶,缩小与一线企业差距的竞争,还有一些新进入竞争者的种种潜在压力。

  具体来看,BTR、上海杉杉和江西紫宸三家一线梯队企业,已经开始转向了在日韩电池企业的市场争夺,同时也继续扩充产能规模,加强原料、石墨化等产业链的布局,以巩固其一线企业的市场地位。

  作为二线梯队企业,要想打破现有竞争格局,向一线梯队靠拢,就要通过新产品导入、市场扩张、大客户绑定等多种方法积极谋变。而这其中,资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越来越重要。

  因此,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资本都成为了当前负极材料企业急需的支援力量,对二线梯队企业而言更甚。业内人表示,尽管负极材料的格局相对稳定,但是依然存在较大的变动空间,能在下一代技术和产品做好储备的企业将有机会参与竞争格局重塑。在这个背景下,资本的导入对于其未来的卡位非常关键。

  高工锂电初步盘点2016-2018年以来,国内负极材料领域的5起重大兼并购案例发现(详见下表),客观来看,上市公司收购负极企业对双方而言是一种双赢。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