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评锂】高技术门槛类原材料成电池降价突破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03  来源:高工锂电网  浏览次数:98
核心提示:编者按扎根在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产业链上,不得不在政策的大起大落中,冷眼看行业;在资本的风起云涌中,预判格局走向;在专家的慷慨激辩中,凝练自身观点。而这个行业依旧在日新月异的发展,面对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笔者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仅以点评的形式与各位做一个分享,权当抛砖引玉。原文:特朗普“贸易战争”背后的中美锂电争端有业内人士指出,电池技术才是高附加值产品,国内动力电池繁荣不过

  编者按

  扎根在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产业链上,不得不在政策的大起大落中,冷眼看行业;在资本的风起云涌中,预判格局走向;在专家的慷慨激辩中,凝练自身观点。

  而这个行业依旧在日新月异的发展,面对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笔者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仅以点评的形式与各位做一个分享,权当抛砖引玉。

  原文:特朗普“贸易战争”背后的中美锂电争端

  有业内人士指出,电池技术才是高附加值产品,国内动力电池繁荣不过是为美国锂电研发团队代工,将其技术具现化。但换个角度看,美国技术研发又何尝不是作为“外包公司”在为国内企业服务,使其电池产品越来越强。

  点评:

  不可否认,在新技术的探索上,美国人具有冠绝全球的实力和精神,但从探索到产业,美国人则不那么积极。这也就导致了美国拥有一大批高新技术研发企业,但在产业化上做大做强的则相对稀少很多。

  而国内则恰恰相反,在高新技术产业上,国内的路子一向是通过低水平重复制造来制霸市场,中国制造的标签已经遍布全球了,对于国内而言,最最缺乏的就是技术。这也就导致了国内企业大批量投资并购美国高新技术企业。

  自由贸易的意义是互惠互利,但锂电领域的中美交易中,其实一直是美国在为国内企业输送电池先进技术,特朗普的这场贸易战争,站在锂电的角度也是对自己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保护。

  原文:算一算动力电池四大关键材料的降价空间

  目前四大关键材料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占动力电池成本比例分别约为40%、20%、8%、10%,共占据近80%的成本。能否降低这四大关键材料的成本,对于动力电池而言意义重大。

  点评:

  电池降价无疑是这几年以及往后几年动力电池发展的主旋律。

  从各个原材来看,正极材料成本占比最高,但降本空间却最低,毕竟正极材料的原材锂和钴不涨价已经谢天谢地了。

  相对来说具有降价空间的是一些技术门槛较高的原材料,比如隔膜、六氟磷酸锂、高端的石墨负极,这些高技术含量的材料随着资本的大量涌入,在近两年内迅速扩产,随着今年产能的进一步释放,已经不如以前那么抢手了,其利润率也将大大降低。

  此外,轻量化和自动化能进一步提升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生产效率,这也是从另一个维度降低电池的综合成本。

  原文:A00级车型抢装潮 电池企业Q1好于去年同期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动力电池行业一季度整体情况要好于去年同期,主要原因是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量大幅增长带动动力电池需求量增长。主机厂希望赶在2018年补贴政策过渡期结束之前清理库存,为其去年畅销车型抢装电池进行销售,以尽可能的获得更多补贴。

  点评:

  政策一直是新能源行业最大的影响因素。

  今年的政策调整对于企业来说其实是又爱又恨。一方面,补贴进一步降低,这意味着企业的利润在短期内是打了一个折扣的。

  但换个角度,企业最担心的倒不是政策不好,而是政策不确定性,动力电池是一个长周期的制造业,尤其是研发上需要技术沉淀,稳定的环境才是企业进步的基础,尽管今年补贴降低,但至少比较确定,企业也能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而不是一头黑。

  对于当前的政策,企业为谋求更高的补贴选择了抢装电池进行销售,而在乘用车领域,能被市场接受的几乎只有A00级别的微型车,这也就导致了A00级车型在今年一季度的“抢装潮”。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