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锂电负极材料企业走差异化道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20  来源:中国蓄电池网  浏览次数:109
核心提示:十几年来,中国负极材料市场始终是贝特瑞和杉杉两家独大。随着新进入者的增多,国内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市场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 2013年,具备撼动贝特瑞、杉杉龙头地位可能

  十几年来,中国负极材料市场始终是贝特瑞和杉杉两家独大。随着新进入者的增多,国内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市场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

  2013年,具备撼动贝特瑞、杉杉龙头地位可能的负极材料企业渐成气候。受新一轮补贴政策影响,锂电行业又将迎来一波投资热潮。可以预见,2014年负极材料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很大程度依赖于长期发展的技术累积。

  以国内两大龙头企业为例,如果说贝特瑞在天然石墨的技术已无人能争,杉杉在人造石墨领域的先进技术就是其立于行业龙头的基石。当然,跟日本相比,国内的人造石墨技术还有很大一段差距。

  事实上,尽管在日企和贝特瑞、杉杉的影响下,石墨类材料始终占据负极材料市场的主流,但近年来,无论是天然石墨还是人造石墨,市场需求增速和价格都遭遇滑铁卢。

  据GBII数据,天然石墨均价逐年下挫,年跌幅约5%~12%;人造石墨均价同天然石墨一样,亦逐年下挫,年跌幅约5%~10%.

  不可否认,石墨类负极材料在未来的市场占比一定会有下降,但业内人士都相信,石墨类负极材料在未来几年之内仍将是主流。

  在这种主流压力之下,其他企业不得不寻求差异化路线突围。

  长沙星城微晶石墨有限公司总经理皮涛就告诉记者,星城对人造石墨的理解跟杉杉就不同。星城所开发的路径,是如何把天然石墨跟人造石墨进行技术上的融合,把人造做到跟天然容量一样高,又能把人造的产品特性拿进来。他认为,如果星城能走出这种差异化产品路线,负极材料一定会有一个质变,可能在价格,也可能在市场和客户的认可度。

  其实,在第三届高工锂电高峰论坛上,杨建锋就曾指出,材料差异化竞争是必然的趋势,同质化竞争只会带来恶性竞争和更低的行业利润。这里的差异化,就是皮涛所指的产品类型的差异化,即原来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类的,天然和人造,现在就有可能是非石墨类的碳材料,也有可能是硅碳类的材料。

  事实上,正是基于这种差异化路线,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其他富有竞争力的非石墨类负极材料。

  以钛酸锂为例,目前国内生产出售钛酸锂的负极材料企业就有5家。但有电池厂商指出,钛酸锂平均电压平台较高,比容量较低,售价较高,限制了他在3C等方面的应用,因此真正走向产业化大规模应用还需时日。

  此外,硬碳也被认为是适合应用于动力电池的一个理想产品。有负极材料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基本以人造石墨为主,少量采用天然石墨,在硬碳方面几乎是空白,但在日本硬碳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总体来讲,硬碳是一个比较适合动力电池的方向。

  GBII则认为,目前成为各大企业院校研究热点的,是硅碳复合材料,杉杉、贝特瑞、江西紫宸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等公司都在对此展开研究。更预计,硅碳复合材料未来5年有望成为负极材料的应用主流之一。

  从上述业内人士观点,我们不难得出,无论未来哪种负极材料会成为主流,差异化竞争已经成为负极材料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