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评锂】新技术从数码到动力究竟有多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06  来源:高工锂电网  浏览次数:93
核心提示:编者按扎根在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产业链上,不得不在政策的大起大落中,冷眼看行业;在资本的风起云涌中,预判格局走向;在专家的慷慨激辩中,凝练自身观点。而这个行业依旧在日新月异的发展,面对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笔者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仅以点评的形式与各位做一个分享,权当抛砖引玉。原文:2018年硅碳负极用量将翻一倍 配套正极/电解液/粘结剂趋向成熟电池企业会先将硅碳负极用于数码锂电池,等摸透了再向动力电池

  编者按

  扎根在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产业链上,不得不在政策的大起大落中,冷眼看行业;在资本的风起云涌中,预判格局走向;在专家的慷慨激辩中,凝练自身观点。

  而这个行业依旧在日新月异的发展,面对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笔者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仅以点评的形式与各位做一个分享,权当抛砖引玉。

  原文:2018年硅碳负极用量将翻一倍 配套正极/电解液/粘结剂趋向成熟

  电池企业会先将硅碳负极用于数码锂电池,等摸透了再向动力电池领域推广。目前圆柱、方形、软包电池等都有在试用硅碳负极,相对而言,18650结构比较适用硅碳负极,相对偏多些。

  点评:

  其实,不仅仅是硅碳负极,包括固态电池、快充电池、高电压尖晶石等等几乎所有的电池技术都是先数码再动力。

  因为制约锂电技术应用的核心就在衰减和安全性上,而数码和动力对这两者的要求有如天壤之别,要知道锂电池从数码到动力的过度花费了近20年。当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新技术的应用不会那么艰难,却也并不容易。不过先数码再动力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硅碳负极本身也不是一项全新技术,特斯拉的21700电池就已经应用了硅碳。但笔者想要强调的是,评价硅碳得先看其硅含量,毕竟1%的硅含量,也是硅碳负极。

  原文:2018补贴退坡或伤及微型车 电池企业如何应对?

  从市场和产品来看,微型电动车依然会是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在2018年的重点开拓市场,但会在续航里程和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两方面进行升级,从而符合新的补贴政策标准。

  点评:

  升级的微型车还是微型车,尽管微型车已经成为了新能源乘用车的主力,但从整个汽车行业来看,微型车其实只是一个很小的细分领域。

  换句话说,依托微型车而繁荣的新能源汽车,其实是一种虚假繁荣,因为真正能打动消费者的只有轿车(至少也是A0级)和SUV。而事实上,这些大卖的微型电动车更多的用途只是体现在共享和租赁上,走进消费者的寥寥无几。

  因此,新能源汽车要走的路还有很长,不过微型车的火爆至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全新的动力系统做更多技术沉淀。

  原文:2017动力电池装机量36.4GWh TOP10企业大起底

  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36.4GWh,同比增长29%。其中,装机总电量前十动力电池企业合计达26.81GWh,占整体的74%。

  点评:

  随着各项数据渐渐浮出水面,也到给锂电行业的2017年一个盖棺定论的时候。

  其实2017年的锂电行业已经非常明朗了。从技术路线上看,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几乎霸占了所有的新能源市场(93.4%),其中客车以铁锂为主,乘用车以三元为主,而其他技术路线则应用在某个小的细分领域。

  从市场分布来看,二八效应凸显,排名前十的电池企业占据着绝大部分市场(74%),响应了贯穿整个2017年的那句“单打独斗转为巨头争霸”。其中宁德时代装机量10.58Gwh,占比仅30%,处于独角兽地位。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