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201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的发布,描绘了我国未来15年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蓝图。这将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有何指引,对新能源汽车产品演变有何影响。
12月15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坪山新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6 国际新能源汽车用户评价与应用创新研讨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张进华针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提出的技术目标、未来技术发展的侧重点以及将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做了详细解读。
张进华介绍,在总目标方面,路线图首先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占有率达到7%到10%,2025年的占有率达到15%,2030年达到40%以上。在2030年左右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基本完成,同时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有一定的占有率,智能网联汽车的原创汽车技术例如辅助驾驶和有条件的自动驾驶技自动术能够得到比较大规模的应用。
第一在节能汽车方面,乘用车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新车平均油耗降到5.0L/100km,到2025年平均油耗降到4.0 L/100km,2030年降低3.2 L/100km,总体执行车辆轻量化与小型化,大力发展混合动力技术、动力系统总成升级优化、降低摩擦损耗、采用替代燃料这六大节能途径来实现。
“预计到2020年紧凑型及以下车辆的占比将超过55%,并且大力发展混合动力技术是主要的实现途径与技术手段”张进华表示。
第二在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方面,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2020年和2030年要达到300km和500Km,公交客车单位载质量电耗水平要降到3.5和3.0Kwh/百公里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油耗水平2020年下降25%。
张进华指出,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未来的技术路线将集中在提高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高电驱动系统效率、减少整车能量消耗、轻量化设计等多种方面。
未来纯电动汽车的应用类的技术创新需求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体化、轻量化的底盘开发、电池系统的集成优化开发、下一代电机驱动技术开发、电机热泵空调技术与智能充电技术。
第三燃料电池方面,提出了到2020年到2025年又示范运营到大规模应用的目标,2025年推广目标达到10万辆,将重点打造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和关键部件技术,车辆用燃料电池系统关键技术,以及车辆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和整车集成技术。
第四在智能互联汽车汽车领域,提出了到2017年可以实现自动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车道保持、和辅助泊车几个方面的智能辅助技术的应用。到2018年可以实现车道内自助驾驶、换道辅助和全自动泊车极大部分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到2020年可以实现高速公路与城郊公路的自动驾驶、交叉口辅助通行技术等有条件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
第五在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对单体电池能量密度和成本均有明确的要求,到2020年单体电池能量密度要提高到350wh/km,成本下降到1.0元/wh。将主要通过加大新体系电池的研发、提升关键材料及关键装备的水平,同时还要加速动力电池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其中,关键的应用技术研发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量密度大于400wh/kg的高比能动力电池安全性技术研究,二是能量密度大于400wh/kg高比能动力电池长寿命的技术研究;三是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及资源回收的技术研究。
第六在轻量化技术方面,2020年整车需要比2015年减重15%,到2025年减重30%,由此各种轻量化材料的应用得以大幅提升。
例如,到2020年,强度高达600MPa以上的高强度钢应用将达到50%以上,电车用铝量达到190KG,镁合金用量达到15kG。
到2030年高强钢应用的比例将大幅增加,单车用铝超过350Kg,单车用镁合金将达到45KG,碳纤维使用量将占车重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