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发展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准入规则”的变化正对竞争格局产生微妙的影响,一场关于中国市场的全球化战争和中国企业的内战正在“暗潮汹涌”。
内忧外患下,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上下游还时不时被锂电池自燃、厂房爆炸起火等“不和谐之音”骚扰,锂电池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也给各大企业带来不断的压力。机遇与风险并存的风口,锂电产业链上的企业是走向“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两级分化,还是“大鱼吃小鱼”的兼并融合?
8月22日,以“‘后整顿’时代,怎样才能活得更好? ”为主题的第九届高工锂电产业高峰论坛暨2016高工电动车(客车、乘用车)全国巡回启动仪式将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举办。届时,来自锂电产业链各个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将齐聚一堂,就当前中国锂电产业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展开深度交流与探讨。
从高工锂电组委会获悉,目前已有超200位锂电领军人物确认参与本次峰会。从报名数量来看,涉及上游的国内外企业就有近50家。其中材料企业有东丽(中国)、天赐材料、厦门钨业、格瑞丰、东营海科、格派实业、盛恩电子、道明光学、东莞贝尔、OCSIAL等。
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爆燃起这个新兴产业,不仅国内产业链上的各大企业因此受益,一批极具野心的国外企业也纷纷介入,或借资本并购频频,或注资设立合资公司,或简单粗暴开始倾销战。中国领土广袤,但锂电市场的蛋糕却有限,国内外企业的竞争激烈状可想而知。
如何从众多的企业中脱颖而出?业界纷纷开始一场技术、资本追逐之战。仅材料来说,就涉及隔膜、电解液、铝塑膜、正负极材料、新型导电剂等各细分领域。根据各个领域面临的特点、企业自身状况,企业选择参与竞争的手段也各有不同。
最普遍的方式是增资扩产。如2016年,东丽宣布在其韩国的主要工厂投资约100亿日元,提高50%产能。扩大规模不仅展示企业的资本实力,也是生产能力的一种体现。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专注技术研发成为每家企业的必选项目。很多企业都会申请专利保护,这就像一场宣示主权的比赛,因为最终这些都成为企业在锂电市场上竞争的资本。
从设备企业来看,主要有三种模式。一些国内设备领军企业选择升级产品、在原有性能不变的同时,不断缩减成本,接节省运营费用,巩固自己的领军地位。
也有企业选择“合纵连横”,不满足于自己技术的提升,还会联合上下端领军企业,为锂电池生产提供更加协同高效的设备。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加入的国外企业选择本土化策略。比如出售部分股权给中国企业,国产化锂电设备,以使自己在中国更接地气。
从配件领域来看,企业的角逐策略与上述策略大同小异。但由于锂电应用上的配件型号、种类太多,配件企业无论选择何种竞争路线都必须与以客户的需求为第一位,考验配件企业硬实力的同时,还考验着企业良好有效沟通等软实力。
未来,锂电行业的竞争格局到底将呈现怎样的特点?锂电企业又将走向何方?第九届高工锂电高峰论坛将为业界人士提供交流的平台,探寻未来发展之路。
除上述提到的材料企业,本次报名参与第九届高工锂电高峰论坛的设备、配件企业有大族激光、时代高科、布勒、众志检测、新龙浩、七星华创电子、惠邦新能源、华威精密、兴诚捷、Manz AG、昆山索巴、米巴精密零部件、通快(中国)、宝宜威、新时达、重庆华银机电、斯太尔、福荣德、中科博微等。
在本届论坛的材料、设备专场上,与会嘉宾将围绕“现有锂电池材料体系的掣肘与提升空间”、“产能过剩是真的吗?材料扩产与价格走向”、“下一锂电池技术需要哪些材料的创新与配合”、“哪些产线设备是我们在生产环节忽视的?”、“产线自动化、智能化是趋势,企业能否大干快上?”、“锂电池设备的洗牌,会洗掉哪些企业?”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届高峰论坛上,2016高工电动车(客车、乘用车)全国巡回仪式将启动,本次巡回将实地走访国内主流新能源车企,调研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最新发展情况。
目前本届高峰论坛正火热报名中,请“点击此处”直接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