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前期探索和消化吸收阶段后,国内锂电设备在近两年全面进入自主创新的新阶段,而与此同时,动力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对锂电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15年锂电设备总需求120.4亿元,预计2016年国内锂电需求就将进一步增长,需求达到166亿元,同比增长38%。
这其中,国产设备性价比和服务优势突出,受益也将最大。在锂电设备领域,日韩技术优势明显,占据领先地位,但国产设备近几年进步迅速,在性价比和服务响应上大大优于日韩企业,锂电设备的国产化在快速推进。
事实上,设备在锂电池生产制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锂电产业发展名副其实的母鸡,锂电制造未来必然走向大规模和智能化,即三高三化: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无人化、可视化和信息化。大规模并不是简单的设备数量的增加达到产能的增加,而是从电池设计、制造工艺性优化打造制造质量和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1月21日,智云股份(300097)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深圳吉阳智云科技有限公司于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签署了《设备采购安装合同》,深圳吉阳将为国轩高科提供三元电池生产线设备,此次合同总价为1.1亿元。
该合同是吉阳自成立以来签订的单笔金额最大的订单,这标志着智云股份收购吉阳后的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取得了预期效果。
吉阳总经理阳如坤向高工锂电网表示,动力电池快速发展正在给锂电设备领域带来新一轮的市场机会,未来几年,能在技术、质量以及交付能力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企业将会在此轮市场中不断获益。而随着行业的不断成熟,动力电池生产制造也将会不断向大规模智能化方向迈进。
近日,高工锂电网到访位于深圳宝安的吉阳工厂,与阳如坤展开深入交流,以下为实录:
高工锂电网:自去年以来,新一轮动力电池产能建设大潮风起云涌,如何看待2016年的动力电池市场情况?
阳如坤:自2015年以来,宣称新建和扩建动力电池项目的企业非常多,但真正能把产品质量和性能做好的企业其实很少,真正有竞争力的也就比亚迪、CATL、合肥国轩等少数几家企业。大部分动力电池企业对于电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无论是生产制造、工艺水平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些企业上新项目面临较大的风险。
与此同时,目前一窝蜂上的企业并其实不能形成真正意义有竞争力的产能,包括在珠三角看到的一些企业,号称投资多少个亿,其实真正落地的有效产能不太多,宣称的产能和实际投入的产能有很大差距。只有少数几家一线企业能真正按照实际产能规划来投入。
高工锂电网:吉阳今年的订单情况如何,1月下旬,吉阳获签了合肥国轩1.1亿元的设备采购订单,能否介绍具体情况?
阳如坤:对设备领域来说,整体市场很好,吉阳今年的订单已经排到7月份,而且80%以上都是动力电池订单。去年销售额1.4亿元,今年的业绩目标是4亿元。
吉阳给合肥国轩提供的1.1亿元设备是供给三元产线的,该合同项目是国轩高科打造的符合德国汽车工业VDA电池标准、适合汽车规模应用的电池生产线,将实现大规模制造电池的高品质、低成本、高效益生产。
该生产线采用激光极耳成形技术和高速卷绕机技术等实现从制片到电芯做成全过程智能制造。实现了动力电池制造技术在智能化程度、制造效率和制造合格率的新突破。
高工锂电网:被智云股份收购之后,吉阳进行了哪些调整和变化,过去的2015年公司具体运营情况如何?
阳如坤:最大的变化是制造这块,汽车制造对于装备的要求与传统3C领域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智云股份是做发动机生产线的老牌企业,对于装备的理解比国内目前的锂电设备企业要高一个层次,他们会把吉阳智云带到一个更高的平台,汽车级考虑的安全,交付等都比较严格,通过这样一种结合,吉阳希望能做到汽车级别的装备,在产品交付保证、制造效率、品质、合格率都能出现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