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中天储能:走集约、精细、智能的锂电池发展之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11  来源:高工锂电网  浏览次数:65
核心提示:作为中国乃至高规格的锂电池行业盛会,2015高工锂电暨电动车年会正在紧张进行当中,继1月7日海外专场LG化学、W-Scope、日立化学等精彩演讲之后,1月8日国内专场重磅戏再度来袭。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徐洲作集约、精细、智能--工业4.0下的中天锂电池发展之路的主题演讲。▲年会现场锂电产业链精英齐聚一堂▲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徐洲在演讲一开始,徐洲表达了对整个新能源市场的看法。

  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最高规格的锂电池行业盛会,2015高工锂电暨电动车年会正在紧张进行当中,继1月7日海外专场LG化学、W-Scope、日立化学等精彩演讲之后,1月8日国内专场重磅戏再度来袭。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徐洲作集约、精细、智能--工业4.0下的中天锂电池发展之路的主题演讲。

  ▲年会现场全球锂电产业链精英齐聚一堂

  ▲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徐洲

  在演讲一开始,徐洲表达了对整个新能源市场的看法。动力电池受旺盛的市场需求带动而步入了迅猛发展的通道。随着产能的大量释放,国外企业的涌入,行业普遍预计锂电池产业将在2017年进入残酷的竞争淘汰期。   但相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对电池的要求,哪怕到2017年往后,高质量的电池也将还是供不应求的。再往后看,十年、二十年,高质量、低成本的电池将永远是供不应求的。而如何实现高质量、低成本的动力电池生产?成为摆在行业每个人心里的问题。   徐洲认为,在制造成本上,首先的影响因素是原材料的稳定性,由于电池较长的生产周期,不稳定的原材料经常会造成连续的不合格产品,这方面需要材料企业的支撑支持。在电池生产过程中,电池企业即以最少的人工、能源、原材料、设备等资源耗费来及时、准确的管控所有质量控制点,实现最大量的连续产出。   综合来看,电池企业可以通过产业链整合降低材料成本;通过结构件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技术支持,稳定生产。   以中天储能为例,在型号标准化、专线生产方面,公司以VDA标准型及行业某通用型各一款作为标准型号,专线生产,实现了日产150万Ah磷酸铁锂及120万Ah三元动力锂电池的产线建设。   另外,公司还采用了密闭联系式自动上料制浆系统、连续极片干燥系统、全自动多极耳卷绕机及全自动装配线、仓储式自动化成分容物流系统、三级中控室式生产操作管理系统、基于全工段自动化对接的MES系统等。   面对0.8元/Wh的价格压力,中天储能选择了实施高质量、低成本战略,坚持走集约、精细、智能之路,对同行颇具借鉴意义。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